8月20日,“‘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采访团一行第二站抵达西宁高原明珠观光塔,感受“中国夏都”的独特魅力,展望未来西宁的宏伟发展蓝图。
在初秋的午后,登临高原明珠观光塔,西宁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云卷云舒。在这里,你可以俯瞰碧水绕城、青山如画的生态西宁,也可以感受高楼拔地、产业集聚的现代西宁。这里,是青海生态文化、高原文化的实践之地,也是见证之地。
高原明珠观光塔坐落于西宁市西山植物园内海拔2395米的山地上,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援建青海的观光塔,也是集广播电视发射、城市规划展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西宁市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塔不仅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和把西宁建成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宏伟时代主题,更体现了浦宁两地人民深厚的情谊,携手奏响共创美好家园的时代强音。
高原明珠观光塔落成后的十余年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西宁儿女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生动实践。如今,循着一串串奋进足迹,清晰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悄然融进西宁城市发展的血脉中,美丽图景的不断“焕新”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真切、更持久。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对于西北首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西宁市而言,其背后,是坚持提升城市颜值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持之以恒,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绿色行动,串联起蓝天白云、水清岸绿、万物和谐的绿色西宁,也让越来越多西宁人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践行者、推动者。
南北山绿化,让昔日的荒山荒坡变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绿色屏障使浓淡相宜的“天空蓝”“山川绿”“河湖清”成为这座高原古城的最美底色。“拆墙透绿”“还绿于民”,一个又一个街心公园加快建成,让绿色播撒在街头巷尾。今日西宁,山水相连、水城相依,处处皆绿、满目皆景。
“出门5分钟就能到公园,这里风景好、环境好、空气优,十分宜居宜业。”家住文化公园附近的吕霞说,这些年西宁市不断增景增绿,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给她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幸福感。如今,西宁市公园增加至40个,绿化覆盖率40.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8平方米,群众出门500米内即能享有公园休闲绿地。大大小小的公园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璀璨“绿宝石”,让幸福西宁的色彩更丰富绚烂,“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渐入佳境。
绿色生态也让西宁打开了迎客之门。政府搭台招商引资,利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洽会、青超联赛等大型赛事及文旅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重点项目纷至沓来,把大美青海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西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座高原古城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从缺绿少绿,到植绿扩绿,再到爱绿兴绿,西宁的绿美生态成果已融入生活、惠及全民。绿色低碳转型在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同时,也让“高原绿城”的底色更加丰富多元。
近年来,西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握发展定位、特色优势,扛牢产业“四地”中心城市的首位责任,精准有力推进“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纷纷入驻西宁,形成了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产业上下游的清洁能源产业综合体。2023年,西宁市光伏、锂电产业产值分别为518.7亿元和299.3亿元,跻身“2023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十强城市”。
在各工业园区中、企业里,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中……面对“降碳”目标,企业自行加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持续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中毅表示,西宁市围绕“源网荷储”,紧盯全产业链构建,已经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雁阵”。未来园区将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在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过程中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如今的西宁,光伏、储能两大千亿级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量增长迅速,一条绿色产业链正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