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上,有一座被世人誉为“原子城”的神秘之地。这里,曾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摇篮。在这片热土上,孕育诞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培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它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战略地位,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如今,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在基地旧址上傲然挺立,成为全国唯一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核工业创建与发展历程、原子城特殊历史与辉煌成就的大型专题纪念馆。这座占地面积12.2公顷的园林式纪念馆,于2009年5月26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纪念馆由“596”之路、和平纪念广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等组成,更有一座集详细文字介绍、真实文物展示、形象互动装置、真实情景模拟、基地遗址复原等为一体的展示馆。这里,集中反映了我国“两弹”研制的伟大历程,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示馆建筑面积9615平方米,传统文物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复原模拟场景与高科技展示场景相衬托。馆内珍藏有退役东风二a导弹弹体、我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和氢弹模型,以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爆成功后《人民日报》出版的号外、喜报原件等1000余件珍贵实物和200余份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二二一厂史等珍贵历史文献资料。
自对外开放以来,纪念馆深入发掘和研究原子城红色文化,丰富和延伸“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主题。这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截至目前,慕名到原子城及纪念馆参观游览、接受教育的公众累计超过420万人次。
如今,基地旧址及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示基地和党史党性教育基地。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馆长马清芳介绍,纪念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作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载体,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作用,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两弹”故事,讲好民族功勋的故事,让纪念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助力青海精神高地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力量。